懷孕時,我是堅持"自然產、不要催生"、"不要打無痛分娩"、"餵母乳"、"天然最好"的媽咪;但只有"自然產、不要催生"沒有達成,因為情非得已的"產程遲滯"

在懷孕期間,為了避免生產後可能的忙碌與混亂,所以關於可以申請的補助與保險,我都先做了功課。基本上如果自然產,我買的保單是不給付的,可能的情況就是"非自願性剖腹產"。但,我真的不想要申請到啊!

9月16號凌晨2點多,落紅加上規律陣痛時,我的心情都還是愉悅的,也認為我會順利地(說不定還很快)在預產期當天就可以自然產下baby。

當時間已經過了12小時,但我的子宮頸口打開仍然只有4公分時,我已經有些筋疲力盡了,所以接受了護理長的意見,選擇"催生"。

我還記得,在準備的過程中,有位護士這樣跟我說:"接下來,我會讓你愈來愈痛"

是的,這是最痛苦的開始。

接下來的10小時,我就在"陣痛、爬樓梯、陣痛、爬樓梯、陣痛、強迫破水、更強的陣痛、學習在陣痛的時候用力、陣痛、dino引導我用力、昏睡、陣痛、dino引導我用力、昏睡..."中渡過,但我的子宮頸口卻只開了7公分,距離10公分上產台,還有一大段路,而此時的我,說真的已經意識模糊了!

更糟糕的是,護士內診時,居然跟我說,"你的骨盆(子宮頸?)好像比較小喔!";而且,在最後兩次的產檢時,我記得醫生有跟我們說,"baby的頭目前仍然朝上,這樣會比較不好生。"

就這樣,在我歇斯底里的慘叫懇求下、以及醫生再度內診確定下,在16號夜間11點45分決定剖腹產;在手術室準備以及等待麻醉醫生來後,在17號凌晨進行剖腹產。

baby剛出生、還血淋淋被抱出來給爸爸看時,頭被拉得好長,頭上有明顯的一圈,顯然baby已經卡在產道上了!而只有半身麻醉,卻因為已經累到昏睡不醒,而沒能在baby出生第一時刻可以跟她親膚接觸的媽咪,感覺深深的遺憾。而,醫生只是在17號巡房時,淡淡地說,剖腹後發現baby的臉真的是朝上的

因為剖腹產,所以我一直到17號下午才看到baby;因為剖腹產,我無法順利餵母乳;因為剖腹產,我到第三天才能下床;因為剖腹產,讓我到現在傷口還隱隱作痛。這樣痛苦的過程,讓我在生產後第15天了,還做夢夢到我又被推進產房,又歷經了自然產的陣痛、以及剖腹產的傷口痛。

真的,不是我故意要選擇剖腹產的。

備註:
產程遲滯的危險性
屏東基督教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趙新志

產程遲滯就是產程延長,一般定為24小時或30小時;近來Greenhill用初產婦18小時,經產婦12小時為界。產程遲滯依分娩型式之異常,可利用Friedman的方法分為三種:

一、潛伏期延長(Prolonged latent phase)
指初產婦的潛伏期超過20小時,而經產婦超過14小時,原因是過量或過早使用鎮靜劑、子宮頸未做好生產的準備、假陣痛,或是麻醉過早使用。

二、拖延型式(Protraction pattern)
子宮口擴張或胎頭下降的速度慢於正常值,原因是CPD(胎頭骨盆不對稱)、胎位不正、過量的鎮靜和麻醉。

三、停頓型式(Arrest pattern)
表示減速期及分娩第二期的異常,包括子宮頸口擴張停頓至少2小時,胎頭下降停頓至少1小時,及減速期延長—初產婦超過3小時,經產婦超過1小時。其原因與拖延型式相同。

造成產程遲滯的原因:

為何產程會拖延或停頓?這應是低壓性子宮機能異常所致,或是CPD、胎位不正所引起。而造成分娩進展不良及難產的主因為:

*子宮收縮力量的異常(過弱或過強)
子宮收縮力量過弱時,無法克服骨產道及軟部產道的阻力,致使胎兒難以排出子宮外;反之,子宮收縮力量過強時,會發生產道裂傷或子宮破裂及胎兒缺氧。

*胎兒產體(發育及胎位、胎向)異常
不正常的胎位會使胎兒無法順利娩出產道,而發育的異常如過大、多胞胎、腫瘤等,也會使胎兒無法順利通過產道。

*母親產體(骨盆和軟部產道)異常
骨盆的狹窄,無論是徑線或形態的異常,或軟部產道如子宮頸、陰道病變,使子宮頸口不易擴張,導致胎兒不能通過產道。

對母親及胎兒皆有危險

產程延長對母體及胎兒都不好,不但會對母體本身有害,而且胎兒還會發生嚴重的缺氧、腦部受傷、軀體受傷等現象,常導致胎兒死亡;即使僥倖存活,也會變成永久性的殘廢狀態。

產程遲滯是否需要剖腹產?

難產是剖腹產常見的適應症之一,雖有足夠的子宮收縮--陣痛,但產程仍沒有進展,導致無法經由陰道分娩,而不得不借助剖腹生產。
當分娩時間延長而不易通過子宮頸口時,不必過分嘗試,應施行剖腹產;而且提早發現,提早做剖腹產,對胎兒的損害較小。
因此醫師沒有義務一定要使胎兒由產道出生,應視情況施行剖腹產,才能避免胎兒受傷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unglun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